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红岩背林场

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红岩背林场

关键词:郧县红岩背林场 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郧县红岩背林场办公室
  • 电 话:0719-6927518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yangxiufu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033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红岩背林场
 
风光秀丽的森林公园
网址:http://
    一、基本概况

  红岩背林场位于秦巴余脉之间,汉江以南,堵河以西的苍浪山下,周边与叶大乡、鲍峡镇毗邻,境内最高海拔高度为1827.4米的苍浪山主峰,最低海拔是280米马回 ,平均海拔800米。海拔相对高差达1400多米。红岩背境内峰岭相连,山势绵延,有3条纵向切割很深的大沟,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9座。其地形地貌特征可概括为群山起伏。沟壑纵横,属湿润季风气候,沟谷风强烈,年平均气温16℃,一年四季分明,雨量充沛,适宜松杉、竹子和各类中药材生长。

红岩背林场版图面积801万亩,其中:林业用地7.3万亩,非林业用地0.8万亩,用材林地2.6万亩,经济林地0.4万亩,薪炭林地3.1万亩,防护林1.2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86%,活立木蓄积量达22.4万立方米,拥有资产总值540.1万元。

林场始建于1980年4月,是一个正(科)局级国有林业生产性事业单位,实行以场带村的管理体制。林场党总支委员会下设四个支部,场部内设机构有党政办公室、计生办、民政办、团委、老龄委、统计站、计财办、农经站、工会、武装部、卫生所、初级林业中学和两所普通小学,现有职工47人,其中:国家干部7人,专业技术人员9人,合同制职工18人,离退休职工13人。辖两个行政村,11个村民小组,264户,1079人。

  林场建场20多年来,历经风雨,经过历届场领导班子的不懈奋斗,克服了工作中的重重困难,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人工育林2.3万亩,修筑场区公路73公里,全场用电入户率达98%。到1999年,全场林业收入41万元,农林牧来总产值158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1328元。林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,林场的各项事业有了较快民展。

  二、历史沿革

  红岩背因位于一面红色的山岩背后而得名,它的前身是原郧阳地区胜利煤矿。

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,为开采石煤用于国家建设,“国营郧县地方煤矿”在红岩背诞生。由于条件简陋,煤矿建设者在红岩背修建了20公里的人力车道运煤,再由堵河码头----皮古滩用船转运。、进入60年代中期,为解决“北煤南运”,支援“三线建设”。“国营郧县地方煤矿”改由原郧阳地区燃化局主管,并更名为郧阳地区胜利煤矿。一时间,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多名煤矿工人云集红岩背,到处是修路、架电、建房、采矿的工地。新修矿区公路17公里,35千伏的高压输变电线路直通矿区,红岩背成了沸腾的群山。到70年代中期,由于襄渝铁路全线贯通,运煤通道打开,红岩背的劣质石煤已无市场可言,企业陷入严重损亏,胜利煤矿被迫关停,国家投资2300多万元的煤矿就此下马,无法转移的资产交由地方政府管理。

  1980年8月(农历中秋之际),郧县县委、县政府组成有农委、林业、粮食、公安、劳动、人事部门和鲍峡、叶大党、政领导组成的庞大阵容亲临红岩背,正式成立国营郧县红岩背林场,举行了隆重的建场仪式。参加建场仪式的县委、政府领导有县委副书记柯恒田、副县长黄民义、人大副主任熊学海,农委主任王明章、林业局长李明显。当时划归林场管辖的有3个大队,17个生产队,540多户,2300多人,总面积为113300亩。

  由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周边乡镇、林场和所辖村、组干部组成划界小组,经过历时两个月的工作,将林场分为国营、集体两部分,高山远山归国劳营,近山低山归集体,划归林场的林木作价为50万元的山本费,由林场分期付给原所在村、组,并以“郧政发(1981)61号文件”确定下来。由此引发的山权、林权纠纷使红岩背林场在管理上一度陷入混乱,林场在无任何资金来源的前提下,山本费无从支付。

  1981年元至7月,原胜利煤矿遗留的财产由郧县财局清理后正式移交给红岩背林场。同时,还有老、弱、病、残没文化的25名职工。

  1984年3月,为解决红岩背林场的种种予盾,县政府责成农委牵头的调查组成的20多人队伍,对林场边界、山权、林权资源进行全面勘察设计。两套人马同时开展工作,经过为期3人月的调查、勘查,在解决好林场班子管理体制的同时,结合农村改革和稳定山权、林权,加强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有关政策,划定自留山,经济林和自留地,其它山场全部划归国营所有,将鲍峡、叶大两乡镇划归林场的山场连人带山全部退回,并以郧发(1984)137号文件彻底解决红岩背林场的历史遗留问题,确定了林场的体制、编制、级别、山林权属、办场方针、机构设置等问题。对重新划定山场资产作价11万元,分期付给所在集体。确定林场总面积为67695亩(不含一来划归的苍浪山2.8万亩天然林),其中:集体承包耕地(包括三等坡)2268亩,自留山3200亩,集体经济林108亩,自留地107亩,其余全属国有,没划责任山,并由郧县公证处对林场与各村组所签协议予以公证。从此结束了红岩背林场动荡不安的局面,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。

  三、资源物产

  红岩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,矿藏有石煤、石灰石、绿松石。其中:石煤储量在6000万吨以上,且石煤中含有金、银、铜等有色金属。

  红岩背地表以酸性黄棕壤为主,自然植被丰富,境内分布的树种有30多种,70多科属,约300多种树种。其中:以樟树科、桦木科为多,同时还生长有珍稀树种银杏(白果树)、老君树、梭罗树、红杏树、迎春花、八大香、红黄紫荆等。来自恩施的水杉、美国的火炬松也适宜在这里生长。

  适应在红岩背种植的中药材和菌类有杜仲、厚朴、黄连、天麻、何首乌、七叶一枝花、黄姜、百合、灵芝、木耳、香菇等。

  花草有迎春花、映山红、紫荆花、红白牡丹花、芍药、玫瑰、腊梅、菊花等。

  为了支援丹江水库、黄龙电厂、东风汽车公司、襄渝铁路等三线建设,红岩背无偿调出的木材就达3万多立方米,竹子和各类杂柴无法统计,加之“五八”年的大炼钢铁,红岩背自然植被遭到最严重的破坏。

红岩背的气候、土壤最适应竹子生长,故境内竹林随处可见,竹子对红岩背的群众而言,既是传统产业,也是支柱产业。近年来,红岩背林场坚持把竹子当粮食种,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、水土保持工程、退耕还林工程等政府举措,大力营造竹林,力争使场区内竹林面积达到2万亩,使红岩背成为鄂西北的竹海。

  四、人文景观

  红岩背虽地处偏僻,在过去却是郧县的世外桃源,这古木参天,风光秀丽。登监红岩背,映入眼帘的一道五女朝圣的风景。五道 山梁以匍萄在地的造型围着一尊山峰。相传古时有五个仙女来到凡间,共同爱慕上一个男子,但是五个仙女谁也不愿伤了姐妹情分,只得默默相守,最终修炼成仙。古时候,在红岩背的大沟小岔,庙宇、庄院随处可见,东沟有悬天观、祖师殿、太山庙、财神庙、龙王庙、大仙庙等,余河有关帝端、玉皇庙。东沟有胡家院 、彭家庄、高楼门等大院,尤以高楼门气派最大,青砖瓦房一进几重,有石雕门窗,雕梁画栋,影壁墙等;余河有涂氏三郧阳和彭家、朱家所建庄院。小余河有一道天然山洞,人称千佛洞,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。

  红岩背山寨颇多,东沟有老虎寨 、香炉寨;余河有猪圈寨 、青山寨、观音寨、青峰寨 等。且寨 寨相连、岭岭相通,各寨之间有烽火台接应。

自然景观有西沟的小龙谭,大、小陡坡的瀑布,红岩背的红岩绝壁,余河的关山潭,龙凤沟的鸽子石、猴子岩,南沟口的猛虎山,上湾的千年古柏,中瓦屋的古船石,西沟的宝塔岩、穿心洞等。众多自然景观有待开发利用。

  五、基础设施

  红岩背林场境内有群养 公路63公里,新修公路10.52公里,煤叶公路横穿 林场,与老白公路相通,场区架设有35千伏输电线路2.5公里,10千伏输电线路8.6公里,变器5台,场区通电率达98%,场部有房屋建筑面积27460平方米,其中职工住房8371平方米。场内有一个卫生所,一所林业初级中学,三个小学教学点。场区内有6部无线通讯电话,无线电视接收系统近百套。场部有一台桑塔纳轿车、一台吉普、一台大货车。

  六、农林产业

  红岩背林场地形杂,沟壑纵横,海拔在280米,1328米之间,山高沟深,二高山气候特征明显,因为山高气寒,气温偏冷,无霜期短,自然灾害频繁。这种自然条件不仅限制了农作物的正党长,而且制约了多种经营项目的展。因此,建场以来,林场始终坚持“以林为主”的粉场方针。20多年共营造以杉木杰主的用材林达2.3万亩。近年来,林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,在发展黄姜、魔芋、肚倍、板栗、仁用杏、茶叶等多种经营项目的同时,结合退耕还林工程,衙点发展竹子、使原有分散经营的零星竹林逐步成块连片,形成规模。把竹子当粮食种在红岩背已成为文大干部群众的共识,竹子较之其它林产品,生长期短、利用率高、经济效益显著。与此同时,各村组大力发展林业育苗,不仅满足自身需求,还可外销带来经济收入。由于林业是一个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,人工林尚未进入采伐期,林场没有主业收入,而林场 又建立在胜利煤矿的废墟上,背负着20多名煤矿老、弱、病、残矿工的工资福利,没有稳定的经费渠道,严重影响了林业生产的发展。

  七、发展规划

  红岩背林场 的建设和发展方向的 确定,是新时期科学管理,采取分类经营的迫切需要。国家体改委和原林业部《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》、湖北省人民政府《湖北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》确定的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国有林场工作的指导思想,以培育森林资源为重点,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,以提高生态益为中心,坚持“以林为主,合理开发,综合经营,全面发展”的办场方针。林场以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,造林、育林、护林为重点,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,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为己任,根据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需要 ,确定发展规划和方向,从现在起重点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,用大林业的观点抓发展,用调整的思路抓产业,走规模经营之路,逐步形成支柱大产业为建设重点。用五年时间基本达到速生丰产用材林4万亩,经济林2.5万亩,其中:竹林2万亩,在多种经营建设上,发展黄姜0.1万亩,魔芋0.1万亩,袋料栽培香菇20万袋的经营管理目标。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,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管理机制、按照 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,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,通过资金、技术、设备、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,使之尽早发育成为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龙头国有林场。在产权管理方面,通过股份合作、合资、承包、租赁、转让、拍卖等多种形式,优化林场资源配置,不断壮大林场经济;在内部改革方面,全面推行干部聘任制,全员劳动合同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劳动制度改革,坚持和完善场长负责制,按照 “精简、高效、协调”的原则,合理设置林场内部管理机构,压缩非生产人员,坚持按岗定人,计时计件的内部工资制改革,逐步培植市 场竞争机制,优胜劣汰,以维护国有林场的健康发展。
联系电话:0719-6927518
联系人:场办公室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